科普知識欄丨在線學習可賺7.5萬?“打卡賺錢”的APP是怎樣套路你的
2020年11月25日 11:29
“早起打卡,積極鍛煉,強身健體還能賺錢!”
“下載這款app,走路也能賺錢,睡覺也能賺錢!”
“低價買課,30天每天打卡一小時,學費全額返!”
面對這些既能自律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又能賺錢的宣傳,你心動了嗎?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在入了“打卡賺錢”的坑后,才知道背后的水有多深。
01
在線學習可提現7.5萬?
多人慘遭“套路”被騙
今年10月初,宿遷警方接到市民報警,表示自己在“數商中國”平臺內被騙了。
該平臺宣稱,只要在上面注冊賬戶并進行學習,就可以獲得數字積分,拿到0.25積分并通過考試,就可提現7.5萬元人民幣。
既能學到知識還能夠賺大錢?這款打著“中國”字眼的APP究竟是什么來頭,何至于如此財大氣粗?
按照平臺的介紹,國家為大力發(fā)展數字經濟、數字貨幣,專門開發(fā)建設了“數商中國”的平臺。參與者按照要求要下載他們的APP后進行實名認證,并且每日在平臺內進行簽到,學習之后通過考試提現數字貨幣。但前提條件是每人必須先花費138元購買安全U盾才能進行正常的課程學習。
花費138元就能賺7.5萬?在巨大利益的誘惑下,不少人紛紛填寫了詳盡地個人信息并購買了所謂安全優(yōu)盾??山Y果卻是要么無法賺取到足夠的積分,要么就是錢根本無法提現,整個APP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局。
據警方調查,早在8月中旬的時候,詐騙團伙以拉人頭、組建群聊的方式,在群內實行層級管控,涉案金額超220萬元。
02
打卡類APP蓬勃發(fā)展的背后
涉嫌傳銷、詐騙多種違法行為
然而,在眾多“打卡賺錢類”APP中,“數商中國”的騙術與套路只是冰山一角。
此類“打卡賺錢類APP”近幾年來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fā)展,與游戲和新聞資訊等元素相結合,還衍生出了多種“答題賺錢”、“玩游戲賺錢”、“搜索賺錢”、“看新聞賺錢”等多種層出不窮的方式,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宣稱“走路賺錢”的趣步APP。
趣步APP聲稱通過走路的步數,將被記錄在APP內產生“糖果”,也就是平臺上的一種虛擬貨幣,”糖果”可以用來兌換各種優(yōu)惠券,也可以提現。通過趣步賺錢的辦法眾多,有成為達人,獲取糖果交易手續(xù)費提成;賺取或直接用資金購買糖果,然后賣出去賺取差價;把糖果兌換撐趣步發(fā)行的數字貨幣GHT(桂花糖),等待貨價上漲后出售。
看似很美好,但實際操作起來確實困難重重,“越來越難獲取的糖果”、“高額的手續(xù)費”、“平臺頻繁更改規(guī)則阻撓用戶兌現”等問題都讓用戶單純靠走路“賺大錢”幾乎不可能。
而平臺的活躍機制也決定了用戶要想賺錢快,就必須拉人頭提升活躍度,拉人頭獲得的獎勵遠遠高于走路,還可以參與分紅,這就導致很多用戶含辛茹苦地走了上千步,還沒有別人拉個人頭來錢快,于是,為了賺取更多糖果,許多人瘋狂拉人頭發(fā)展下線,用后入局人的錢來補上前面人的坑,總有人要虧錢“買單”,傳銷的性質昭然若揭。
在2019年10月15日,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額詐騙等違法行為趣步被長沙市相關單位正式立案調查。后隨著相關部門的介入,趣步從各大應用平臺上下架,近一年時間過去了,負面纏身的“趣步”似乎并沒有被擊垮,改名為“贊麗生活”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線當中。而趣步的后續(xù)處理,官方回應稱因案情復雜,還在調查當中。
無獨有偶,還有一些APP表面上看與打卡毫無關系,其發(fā)放“福利”的方式卻十分吸引眼球。曾被媒體多次曝光的號稱“免費的網購報銷瀏覽器”的葡萄瀏覽器,就是其中之一。
會員通過葡萄瀏覽器的“淘”搜索“券加報銷”里面購買可以報銷購物款,最高可報銷80%費用,乍一聽這簡直就是省錢神器。可真相是怎樣的呢?我們先看看該瀏覽器是如何進行宣傳的。
在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提煉出關鍵的兩點:即注冊、每天簽到有報銷和推廣能夠掙錢。
注冊、簽到有報銷福利和之前“打卡賺錢”的APP本質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而之后一系列的“推廣賺錢”、“分紅”、“代理”、“會員”等字眼更是充滿了濃郁的傳銷韻味。
因涉嫌傳銷,該公司在2020年5月28日被莆田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罰款8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和非法財務81.85217萬元。
這條處罰聲明,也相當于對該瀏覽器的“傳銷性質”定了性,但市面上仍存在大量的“賺錢”APP有待整治,它們大多打著法律的“擦邊球”,游走在灰色地帶,整治之路任重而道遠。
03
“打卡賺錢”投資風險重重
“輕松躺賺”蠱惑人心
縱觀這些“打卡賺錢”類APP,其基本套路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也埋下了諸多陷阱。
l 套路:以“賺錢”為噱頭,吸引用戶下載體驗
在廣告中使用“首次注冊獎勵xx元”、“無需門檻就能提現”等極具誘惑力的宣傳語,吸引用戶下載。許多用戶擔心即使賺到了錢,也無法進行提現,所以一些APP在說明中會強調“0.1元起快速提現”,來打消用戶的疑慮。
l 陷阱:平臺可能包含木馬程序
這類APP良莠不齊,很多無法通過正規(guī)渠道下載,可能攜帶木馬病毒,如果沒有監(jiān)測出來,用戶下載安裝后極有可能面臨手機被惡意修改、信息被竊取的風險,從而對個人的隱私和財產造成極大的威脅。
l 套路:安裝無門檻,初期獎勵豐厚
安裝注冊成功后,初期獎勵比較豐厚,以便留住用戶,后期賺錢門檻越來越高。同時設置復雜的收益規(guī)則,用戶需要完成繁瑣的任務才能得到相應獎勵。
l 陷阱:安裝注冊時要求填寫大量個人信息,存在風險
安裝后平臺會要求用戶通過實名認證,軟件可能會套取用戶的姓名、身份證、銀行卡等隱私信息,如果還需要人臉識別、掃描身份證等操作則更加危險,這些信息可能會被出售其他不法渠道進一步牟利。
l 套路:設置豐厚的推薦獎勵,鼓勵老用戶拉新
有些平臺需要老用戶邀請新人之后才能提現,之后會讓新手繼續(xù)發(fā)展下線。通過這種方式,軟件能夠獲得更多注冊量,再以廣告等形式實現盈利。
l 陷阱:涉嫌傳銷,用戶淪為不法分子幫兇
不斷地傳播、推廣每天耗費用戶大量的時間。涉嫌傳銷犯罪、成為不法分子幫兇的同時,如果平臺發(fā)生“暴雷”,也間接性地對拉來的人頭構成了詐騙,可能會遭到法律的制裁。
同時,如果平臺陷入了危機,一些用戶為了讓平臺繼續(xù)維持下去,資金鏈不發(fā)生斷裂,他們能夠繼續(xù)享受分紅,便極力進行澄清。平臺“擊鼓傳花”的性質意味著平臺如果正常運轉得下去必須得有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加入。
(圖源:知乎網友回答)
除此之外,如果說一些“打卡賺錢”的平臺是打著“法律的擦邊球”進行具有傳銷性質的推廣,是否為騙局還有待商榷,但市面上還存在著大量的要求你先交錢,再打卡、做任務的APP,詐騙后直接進行跑路,用戶也只能白白承擔損失。
騙局仍在不斷翻新,但都抓住的是人們“貪心”的心理,所以我們要記住,任何宣稱“零投資高回報、輕松賺大錢”的都可能是騙局,不要讓初衷是規(guī)范自己行為的“打卡”變成給騙子“打錢”的悲慘教訓。